卷首語 EDITORIALS

《聲韻詩刊》第61期卷首語

《聲韻詩刊十年選》卷首語

半個世紀以來,《秋螢》、《詩風》、《羅盤》、《新穗》、《九分壹》、《呼吸》、《我們》等詩刊,發表了許多香港的重要詩作。踏入二十一世紀,香港詩刊一本接一本,如接力賽,先有《詩潮》(2002),再有《詩網絡》(2002—2006),繼而是《秋螢》(2003—2010)。

2011年8月15日《聲韻詩刊》出版創刊號,由廖建中擔任社長,黎漢傑擔任總編輯。除了《聲韻詩刊》,黎漢傑還主編了詩選四種:《香港詩選2011》(2013)、《香港詩選2012》(2014)、《2013香港詩選》(2015)、《2014香港詩選》(2016)。由於以上四本香港詩選已面世,本冊盡量少選《聲韻詩刊》開頭四年刊載的詩作。

2015年6月第24期開始,宋子江擔任總編輯,隨著宋子江的努力,《聲韻詩刊》在美術和翻譯以至專題策劃上,都有顯著突破。他尤其重視翻譯,透過翻譯引介為香港詩壇帶來外面的聲音。宋子江擔任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執行總監有年,在多方面打開詩人交流的渠道。他的努力也反映在《聲韻詩刊》之中,以下十期可作例子:《政治如何抒情:波蘭新浪潮詩歌專輯》(第25期)、《民權風尙:當代非裔美國詩歌專輯》(第26期)、《翁達傑專輯》(第27期)、《寺山修司及日本現代詩專輯》(第29期)、《白色恐怖下的書與玫瑰:現代加泰隆尼亞詩歌》(第30期)、《台灣七年級新生代詩選》(第34期)、《詩歌生活節與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專輯》(第38期)、《葉維廉專輯》(第42期)、《澳門詩歌評論與翻譯專輯》(第45及46期)、《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十週年專輯》(第50期)。

2016年2月第28期開始,鄭政恆擔任評論編輯,他重視評論和引入新人作品,策劃了以下的專輯:《馬來西亞新詩評介專輯》(第32期)、「青年新詩創作坊學員作品選」小輯(第37、43、49期)、《侯汝華專輯》(第41期)、《詩學與哲學專輯》(第44期)、《詩學與電影專輯》(第47期)、《詩與象徵專輯》(第56及57期)。

《聲韻詩刊》立足香港本土,2016年4月第35期的《香港青年詩人專輯》,就是一次較全面的檢視。2018年3月第39及40期合刊,CHA Tenth Anniversary Special Feature,厚厚的合輯,標誌著詩刊向中英雙語出版邁進,《聲韻詩刊》由何麗明(Tammy Ho)擔任英文編輯,連結國際線。

這十年間,香港社會確實面對許多挑戰社會現實是詩人一展懷抱的題材。本詩選以作品詩藝為選取基準,作品遍及不同風格:即事詩、都市詩、抒情詩、圖象詩、賦體敘事、懷人之作、自然寫作、本土寫作、粵語寫作、越界對話、生活化書寫、蒙太奇手法、超現實主義等等。十年間的香港詩如此豐富多樣,拓展了詩的世界。

《聲韻詩刊》的十年,恰好見證了香港詩壇的十年,香港詩人努力創作的十年。

鄭政恆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