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EDITORIALS

《聲韻詩刊》第63期卷首語:何為痛苦?何為快樂?

《聲韻詩刊》第63期卷首語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我們深愛的城市出現了更多荒誕的現象,實在令人啞口無言。中國內地爆出「鎖鏈女」事件,相關討論和詩作卻被無情地刪除,人口販賣何時止?與此同時,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造成生靈塗炭,核電廠受轟炸,實在令人憂慮。這就是2022年殘酷的春天,或許詩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安慰。

本期內容十分豐富。「創作時空」和「Boar」英文詩創作部分都繼續體現一眾詩人旺盛的創作力,劉偉成的「新常態」十首更率先道出此刻我城之心聲。評論方面,詩歌批評家西渡尖銳且深刻地指出中國內地詩壇的問題,劉偉聰談美國文學理論家Harold Bloom晚年的著作,鄭政恆則鉤沉近期逝世的詩人古蒼梧當年在愛荷華的轉變。我也特別策劃了一個中英雙語專輯,邀請江婉靖訪問了在香港任職家政助理的菲律賓詩人Cecil Calsas,並將她的詩作翻譯成中文。譯介方面則有夏簷的「角落羅卡」專欄,譯有現代葡萄牙詩人David Mourão-Ferreira的作品十首,配有洋小漫的插畫。疫情嚴峻,本刊的編輯、生產和寄送等方面的工作都受到了影響,因此在出版上多有延宕,請大家見諒。

遙聞戰事,希望烏克蘭詩人都平安。不如在此介紹一位當代烏克蘭詩人吧。伊亞•吉娃(Iya Kiva)生於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眾所周知,2013年底,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絕簽署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引發席捲全國的抗爭,後來進一步引發烏克蘭政府軍和克里米亞地區親俄分子之間一直延續至今的武裝衝突,再進一步演化成今天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衝突。2013年,許多人不得不撤出陷入戰爭的頓巴斯地區,其中就包括伊亞•吉娃。她是烏克蘭人、俄羅斯人和猶太人的後代,用烏克蘭語和俄語寫作,還將俄羅斯、波蘭和白俄羅斯等國家的文學作品翻譯成烏克蘭語出版。某種程度上,她複雜的語言背景反映了烏克蘭縱橫交錯的文化版圖。可想而知,烏克蘭文化身分是一個十分複雜的議題,不宜妄斷。

伊亞•吉娃自然而然寫了許多關於戰爭的詩。從她的個人經歷可知,戰爭確實深刻地影響着她的命運。但是,除了引吭高歌的戰爭詩,她還結合自己的個人經驗,書寫更加普世的情感,以下這首詩正式關於不可言說的痛苦:

用嘴含著沉默的鋼針
用白縫衣線編織詞語
被口水淹沒時低聲嗚咽
以防尖叫時吐出血絲
用舌頭墊着語言的開水
漏洞百出如生鏽的水桶
修補仍然有用的器皿
重新接起斷了的十字架
如在醫院用繃帶包紮傷口
學會尋找生命的根源
而生命仍未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即使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時代和地區,也會感受到許多不可言說的痛苦。人類相同的情感,正是互相理解的基礎。我們也可以讀伊亞•吉娃的詩,想想此處的和平,想想遠方的戰火,想想大家有着怎樣的不可言說的痛苦,也許會更理解何為快樂。

宋子江

%d bloggers like this: